“假如当时借给他的那块地在黄州的西坡,他就是苏西坡了。他太有名了,南宋人讲他,就一个字,‘坡’。”
7月1日,著名学者、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莫砺锋携新作《漫话东坡(修订版)》做客江苏书展苏州主会场精品馆,与现场的“东坡粉”和古典诗词爱好者一道拨开层层迷雾,消灭曲解,抵达最真实的东坡。
(相关资料图)
用40万字讲透东坡的方方面面
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传奇性的文人之一。“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是他,“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也是他;“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是他,“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也是他。他是面折廷争的朝中大臣、万家忧乐在心头的地方长官,也是才高八斗的文人学士、深情绵邈的丈夫、慈祥可亲的父亲、诚恳坦率的朋友、见到好纸好墨就手痒的书法家。
东坡的人生丰富多彩,关于东坡的著作也是汗牛充栋,佳作如林。《漫话东坡》一书非“戏说”,非“史料”,“这是一本以随笔的方式,但是以学术著作的严谨态度来写的介绍苏东坡的读物。因为我本人非常喜欢苏东坡,对苏东坡也做了一些学术研究。这本书不是以学术著作的形式出现,它是以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朋友介绍我心目中的东坡,谈谈东坡的方方面面”,莫砺锋如是说。
“乌台诗案”中,她一番话挽救了苏东坡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的一生是精彩的,也是坎坷的。
莫砺锋从苏东坡平生经历的细微处着手,带领现场读者穿越到宋代,去见识一个有着历史温度的苏东坡。
乌台诗案后,苏东坡被关进牢里。神宗皇帝也不喜欢他,他差点丢了性命,但是这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故事,救了苏东坡。
“神宗有天上朝后回到宫里,脸色不好看。因为新法进行得不顺利。他的祖母,也就是曹太后发现他脸色不好看。问他为何?神宗将实情告诉曹太后。他说,新法进行得不顺利,有人反对,还有人写文章写诗歌讽刺。”
那个敢于讽刺神宗的人,正是苏轼。苏轼即苏东坡,东坡是他的号,源于他被贬黄州后在东坡开荒种地。
曹太后听到孙儿的话,就问苏轼是不是还有个弟弟叫苏辙。神宗感到奇怪,为什么一直居于深宫的祖母会知道苏轼其人?曹太后告诉神宗,当年仁宗皇帝在时,有一年朝廷开制科取士,录取了苏轼兄弟。仁宗皇帝非常高兴,回到宫里以后说,录取了两位了不起的人才,都是从四川考来的,将来都可以做宰相。仁宗又说,但是现在苏轼兄弟都年轻,而自己来不及重用他们了,就把他们留给儿孙重用。
曹太后的这番话,对挽救苏东坡的性命,起了很大作用。其后,曹太后病重,神宗皇帝决定大赦天下以救祖母。在曹太后的建议下,苏轼得以脱牢狱之灾。
当苏轼成为“苏东坡”
苏东坡的一生是多灾多难的,遭受了非常多的风风雨雨。但他在风雨人生中间从容淡定继续往前走,这样一种态度对我们普通人是非常有激励作用的。早在苏东坡生活的同时代,他已经名闻天下,莫砺锋说,“他太有名了。南宋人讲他,就一个字,‘坡’。”
苏东坡的精神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他的通达的境界,已经内化为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脉。在活动现场,莫砺锋动情地吟诵起苏东坡的词《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就是你不要听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潇潇的风雨之声。不要听的意思就是,不要太在意,尽管刮风下雨,你不要太在意……”
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是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这时他已完全从“乌台诗案”风波中走出来,成了真正的苏东坡,词名《定风波》,可谓所言不虚。
“风雨人生中从容前行的足迹”,这是《漫话东坡(修订版)》封套上面的一句话,也与这本书的主题思想是直接相关的,莫砺锋说,“希望东坡在他的所有作品中间以及行为中间体现出来的这种人生态度能对我们当代的读者起到一种非常好的借鉴与鼓励”。
现代快报+ 记者 白雁/文 顾炜 顾闻/摄
Copyright 2015-2023 今日创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