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跟家暴一样可怕的,是精神虐待

发布时间:2023-08-05 22:12:04 来源: 男孩派

一个家庭,跟家暴一样可怕的,是精神虐待

#护苗有我2023#


(相关资料图)

一个温馨和谐的家,是我们抵御风雨最大的底气。

作者:Leyla

心理学上,有学者做过一项实验。

他们利用大脑扫描仪,观察人脑产生的核磁共振图像,并由此分析人们脑内的神经变化。

结果发现,当一个人受到语言暴力、精神虐待等情况时,大脑会瞬间释放大量的皮质醇。

皮质醇是人体激素的一种,常常在面临压力时释放。

如果皮质醇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会导致记忆减退、心理抑郁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而这种语言暴力、精神虐待,往往产生于最亲近的人之间——也就是家人之间。

听过一句话: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贫穷本身,而是家人之间的打压与虐待。

这种精神上的虐待会触发人的自卑人格与悲观情绪,会像瘟疫一样伴随着人的一生。

一个家庭,跟家暴一样可怕的,就是精神虐待。

1

习惯性羞辱

央视节目《心理访谈》采访过这样一个家庭。

33岁的范成金,从大学毕业后窝在家里,已经整整十年,都没有出去找过工作。

被问及缘由时,她哽咽地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小时候她喜欢画画,可父母每次看到后,第一反应都是训斥:“不务正业”。

做饭的时候,不小心把水放多了,得到的又是一番羞辱:“干啥啥不成,就是废物一个。”

后来的范成金,在父母的贬低下变得越来越自卑,甚至连话都说不好。

面对女儿“唯唯诺诺”的样子,家人还是动不动就对她挖苦讽刺:

“你将来成事了,我给你跪下!”

“你成事了,狗都成事了。”

就这样,范成金精神越来越萎靡,最后只能靠躲在房间里,浑浑噩噩地度过余生。

《非暴力沟通》中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能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家人的羞辱,就像一把尖刀,足以戳穿一个人的心脏。

张爱玲曾经在自传体小说《小团圆》中,回忆过自己的母亲。

1940年,张爱玲在大学里获得了一笔丰厚的奖学金,她回到家兴奋地将钱交给母亲。

没想到,母亲拿着钱却转头上了牌桌,输得一干二净。

张爱玲发现后,失落地质问母亲。

没想到,母亲却怀疑这笔钱,是张爱玲跟老师发生了不正当关系换来的。

听到此话的张爱玲,又气愤又崩溃。

然而母亲还是不依不饶地羞辱她:

“你生来就是为了害人的。”

“你就是个害人精!只会拖累别人,真不该管你。”

母亲的嫌弃和羞辱,让张爱玲痛苦不已,以至于多年后都难以释怀。

《楼下的房客》中说:

羞辱不单单是一种表象的情绪,它的根盘扎在人的最底层,那是能够消融人类本质的腐烂剂。

因为人的自尊一旦受到严重挫伤,心灵就很难再痊愈。

那些带刺的话语,会时常刺痛一个人的心;

那些无端的责难,会时常伤到人体无完肤。

温和的语言,是善良家庭中绝不可缺少的。

家人之间,唯有好好说话,保持尊重,感情才会越发浓厚亲密。

2

热衷于否定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过:“一个被持续否定的人,无异于时刻在接受法庭的审判。”

一个家庭之中,若有人时常遭受打击、否定,那么他的余生往往会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回忆过自己的父亲。

他的父亲多才多艺,一辈子很希望能出人头地,但事实上却一事无成。

自我的不得志,让他把不良的情绪带到家中,平日里总喜欢对着儿子发泄。

小的时候,父亲让戴建业背“乘法口诀表”。

背不出来,父亲就会对戴建业进行一番评价:“轻骨头”“你将来肯定没出息”。

父亲长期对自己的否定,让戴建业很是受伤:

我不管干什么事情,我父亲都不是太满意,这让我很长时间不原谅我父亲。

一直到他老人家死,我跟他都没有和解。

如果一个人时常被最亲的人否定,家就成了最恐怖的精神刑场。

这样的家人,往往喜欢摆出高人一等的姿态。

他们自己的人生未必有多成功,只是习惯性地否定他人,来转移自身的卑怯感。

综艺《再见爱人》中,丈夫王秋雨和妻子朱雅琼结婚已经19年了。

但最终,这段婚姻还是走向了分崩离析。

朱雅琼喜欢浪漫,平日里喜欢为生活营造一些浪漫的仪式感。

但在王秋雨眼中,这些事情都是白费时间:“为什么要做那些?有什么意义?”

朱雅琼喜欢打扮,有一次她穿着一条白裙子,满心欢喜地走出来问丈夫什么看法。

王秋雨摇摇头:“你好丑。”

无论朱雅琼做什么,得到的只有丈夫的否定和贬低。

最终,朱雅琼只能失望地选择了离婚。

林文采博士在《心理营养》一书中,提过一个观点:

我们每个人除了需要生理上的营养,更需要心理上的补给。

而这种心理营养主要来自重要亲人的肯定、赞美和认同。

如果一个人长期受到来自周围亲人的打压,那么他就不可能健康。

家人之间唯有多赞美,多欣赏,多传递温暖与关怀,家庭氛围才会更加和谐。

3

经常性抱怨

都说,人败皆因奢,家败皆因怨。

一个家庭中,如果常常出现抱怨的话语,那么家庭就不再是温馨的港湾,而是破碎的战场。

心理学家黄启团,曾经接待过一对夫妻。

这对夫妻曾经非常恩爱,但最后闹得不可开交。

结婚十年里,丈夫总是做各种各样的投资,但是从来没赚过钱,反而一直在亏损。

几番下来,妻子终于忍受不了这样的行为,下定决心分开。

黄启团听完,转身问丈夫说:“既然你知道妻子不满,为什么不收手呢?”

大男人唰唰流下了眼泪:“其实我是愿意收手的,但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原来,当丈夫第一次做生意失败,妻子就开始了喋喋不休的抱怨:

“你看看你像个什么样的男人哟。”

“我的命怎么就这么苦,嫁给了你这种人。”

“做这个也不做好,做那个也做不好,你这辈子还能做什么?”

每当丈夫听完妻子的话,心里就如同刀绞:

“我想证明给她看,我是能赚钱的,但越急越容易失败。

每次回家,我从来听不到一句好话,因为她永远在抱怨。我也是男人,也要面子的啊……”

看过一段话说:

亲人之间挨不住反反复复的牢骚,因为颓丧的家庭氛围浸泡久了,注定要受伤。

一个家庭最可怕的,就是事事抱怨,处处指责。

数落的话说多了,只会寒了亲人的心;多一点宽容和感恩,日子才能越来越和美。

看《杨绛传》的时候,常常被杨绛先生的生活智慧所感动。

钱钟书满腹经纶,但做起事来却笨手笨脚,杨绛总是百般包容。

妯娌姑婆文化不高,杨绛也从来不多说什么,反而诸事忍让。

这般的宽和大度,并不是因为她性格懦弱。

而是她懂得,没有人生来完美,家人之间更是如此。

所以与其抱怨,不如用微笑面对一切。

俗话说得好,心只三寸,不容是非。

人心不过拳头大,抱怨的话说多了,幸福也就少了。

能够对家人少点苛求,多点知足,一个家才会齐心向前,兴旺顺遂。

在《精神的三间小屋》中,毕淑敏曾说:

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间房子,里面盛满我们的爱恨。

假如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

其实一个家,也是如此。

如果家人之间总是互相精神折磨,对于家中每个人而言,都是无形的损耗。

唯有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家庭才能给人带来春风化雨般的温暖。

点个赞吧,用心守护亲情,用爱经营家庭。

一个温馨和谐的家,是我们抵御风雨最大的底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Copyright   2015-2023 今日创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